近年来,我市深入践行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通过整体谋划、多措并举,显著提升了监测预警、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等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,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。
为构建监测预警“一张网”,我市投入大量资源,对全市7家疾控中心进行新建或改建,并成立了监测预警中心,形成各类传染病监测信息的枢纽。目前,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已全部纳入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平台,并建成88家发热门诊,其中包括2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66家基层医疗机构。此外,全市还设立了多个监测哨点,实现了手足口病原学监测各县(市、区)全覆盖和食源性疾控监测网络各乡镇全覆盖。为进一步提升监测能力,我市还新建了20家核酸检测实验室,并配备了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检测试剂。
近几年,我市着重打造了卫生应急预案、传染病防控和传染病救治三大体系。其中,卫生应急预案体系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为总纲,涵盖了多个子预案、工作方案和医疗机构分预案,形成了完整的预案体系。传染病防控体系则实现了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直报全覆盖,并成立了公共卫生委员会,形成了多方共同参与的防控机制。在构建传染病救治体系方面,我市着力解决救治兜底问题,建成荆门市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,平时以感染性疾病救治为主,战时整栋楼可迅速转换为传染病区和实验室检测区。完善3个城市医联体、4个县域医共体传染病救治功能,确定重大疫情定点救治医院4家、后备医院10家,形成分级分类分层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。完善院前急救网络,建成5个急救中心、78个急救站、2个航空救援停机坪,打造了“城区10分钟—郊区15分钟—乡镇30分钟—省内1小时”急救圈。
为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,我市建强传染病流调、监测预警、医疗应急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四支队伍。目前全市已组建7支传染病流调应急小分队,共44人。为打造能力过硬的监测预警队伍、医疗应急队伍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队伍,我市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培训演练等,各支队伍的业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。
传染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不确定性。为做到以防疫物资的“确定性”来应对疫情的“不确定性”,全市确定了8家重要医疗物资储备定点企业,按照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及计划要求落实实物储备,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则实行分散储备,同时全力支持医药产业发展,夯实了医药产能储备,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。